• {{ item.name }}
  • Home
  • Linux
  • Programming
    • Python
  • Life
  • Other
  • Tools
  • 投资者该如何参与优秀的区块链项目- NuLink社区圆桌会议
  • 什么是NuLink?- 项目中文社区与项目研究组成员 Rookie 对话实录
  • NuLink 融资 400 万美元用于开发隐私保护技术
  • NuLink的零知识证明介绍(1)
  • 用bitwarden_rs搭建属于自己的密码管理器
  • 修复 CentOS vps 网卡失效
  • 记录用mac给Nexus6P刷Android10的错误
  • Centos 6.8启用 TCP BBR拥塞控制算法
  • Nginx 启用HTTP2功能
  • Mac 安装adb工具
  • WordPress 默认编辑器代码按钮

Arch linux 简易安装记录

  • iansiu
  • 2016-03-23
  • 0

简易安装就是只安装命令行版本,不装桌面省很多麻烦,反正有钱了都要事换Macbook Pro的。

首先是按照这个教程来的,参考一下。

http://blog.lucode.net/linux/archlinux-install-tutorial.html

还有Google,Arch linux Wiki

首先下载一个iso镜像就不用说了吧?

虚拟机嘛,分个20G玩玩。

1、分区格式化

fdisk /dev/sda

进入分区程序了,输入 n

p 创建 主分区

e 创建 扩展分区

l 创建 逻辑分区 (分配了扩展分区才有这个选项)

20G的硬盘空间,我是打算分配 2 个主分区,加一个扩展分区/逻辑分区 (分配了扩展分区一定要分配逻辑分区),其实也可以都分配成主分区。

三个分区:boot、/、swap

现在来分区 boot 分区

输入 n 选 p 按两次回车(不用理会那些提示) 重要的到了有一个步骤的时候,会出现 K,M,G,P 之类的容量单位,这里就是说分这个区到底给多少容量呢。

我这里输入:+256M

就已经给/dev/sda1 分配了 256M的空间,boot分区这么大应该可以了。

接着分第二个区 /根分区

输入 n 选 p 按两次回车(不用理会那些提示) 重要的到了有一个步骤的时候,会出现 K,M,G,P 之类的容量单位,我这里输入:+18.7G

最后分配第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 (用于swap分区)

输入 n 选 e 一直按回车

再一次 输入 n 选 l 一直按回车

确认无误,按 w 保存退出,q 不保存退出,d 删除分区(输入编号)

分区了之后,格式化分区。

mkfs.ext4 /dev/sda1
mkfs.ext4 /dev/sda2
mkswap /dev/sda5
swapon /dev/sda5

格式化成ext4格式,/dev/sda5开启swap功能

2、挂载分区

mount /dev/sda2 /mnt
mkdir /mnt/boot && mount /dev/sda1 /mnt/boot

3、编辑源,默认开启了好多,禁用掉,留下几个China

sed -i 's/^/#/g' /etc/pacman.d/mirrorlist

先注释掉所有的

nano /etc/pacman.d/mirrorlist

找到有China关键字的,去掉前面的注释

保存

pacman -Syy 同步源(拉去源软件信息到本地)

4、安装基本系统

pacstrap -i /mnt base base-devel net-tools

安装net-tools是为了使用ifconfig命令,虽然archlinux里默认已经淘汰了。

5、生成 fstab (用于开机自动挂载分区)

genfstab -U -p /mnt >> /mnt/etc/fstab

6、系统设置

arch-chroot /mnt /bin/bash

设置 字符集编码

nano /etc/locale.gen

去掉en_US.UTF-8和zh_CN.UTF-8前面的#注释

改了之后刷新

locale-gen

设置时区

ln -s /usr/share/zoneinfo/Asia/Shanghai /etc/localtime

设置hostname

echo archlinux > /etc/hostname

/etc/hosts 文件里面的也改下

生成初始ramdisk环境

mkinitcpio -p linux

设置密码

passwd

创建普通用户

useradd -m -g users -G wheel -s /bin/bash 用户名 
passwd 用户名 (设置了密码才能用)

安装启动器 (这里就安装grub)

pacman -S grub-bios 
grub-install /dev/sda 
grub-mkconfig -o /boot/grub/grub.cfg

重启

需要退出chroot,卸载分区,然后直接reboot。

exit
umount /mnt/boot
umount /mnt
reboot

不出意外,应该可以进入系统了,接下来设置静态IP地址,还有改网卡名,以前的网卡都是eht0,现在改了不习惯。

搞定之后再安装ssh服务,就可以用工具连接了。

7、改网卡名称,先安装个 vim 吧,nano和vi 都太难用

pacman -S vim

vim /etc/default/grub

找到:

GRUB_CMDLINE_LINUX_DEFAULT="quiet"

改成:

GRUB_CMDLINE_LINUX_DEFAULT="quiet net.ifnames=0"

顺便说一句,centos7也是这样改,类似quiet后面加上 net.ifnames=0 biosdevname=0 再更改相应的配置文件和配置文件名称

重启一下

OK,现在网卡名称已经改好了,ifconfig看一下

8、接着设置静态IP地址,这里就用自带的dhcpcd服务配置,用其它的也行,但是两个网络服务不一起用。

vim /etc/dhcpcd.conf

添加以下内容

interface eth0
static ip_address=192.168.1.10
static routers=192.168.1.1
static domain_name_servers=192.168.1.1 8.8.8.8

保存,启用dhcpcd服务

systemctl start dhcpcd (直接输入dhcpcd就可以启动了)

systemctl enable dhcpcd 开机启动

9、以上都搞定安装 openssh

pacman -S openssh

安装了还不能连接哦

vim /etc/ssh/sshd_config

找到

PermitRootLogin=prohibit-password

ubuntu 是 PermitRootLogin=without-password

系统是允许root登陆,但必须配置私钥公钥之类的东西

原文:

The default for the sshd_config(5) PermitRootLogin option has
changed from "yes" to "prohibit-password".

* PermitRootLogin=without-password/prohibit-password now bans all
interactive authentication methods, allowing only public-key,
hostbased and GSSAPI authentication (previously it permitted
keyboard-interactive and password-less authentication if those
were enabled).

改为:

PermitRootLogin=yes

保存,重启 sshd 服务

systemctl restart sshd

已经可以远程连接了

© 2023 laowang's blog
Theme by Wing